钱塘文脉润商魂!中国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首期)第七模块盛绽杭州,探寻依水而兴的千年灵秀之城,解码文化根脉的商业新篇
时间:2025-03-28 来源:本站 发布人:博鳌一龄 人气:33
三月江南风暖烟柔,诗意被盎然春意渲染。3月19日-23日,中国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首期)第七模块走进“人间天堂”杭州。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陈越光,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院长薛镭,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副秘书长陈顿斐,一龄医院管理集团董事长、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管委会副主任李玮,以及企业家代表、中国文化书院文化经济分院代表共同参加会议。
文化,是民族血脉里奔涌的长河,大河汤汤,沾溉着我们的心灵,把我们从根底上连接起来,凝聚为不可分离的共同体;文化,亦是时代精神的火焰,辉映着我们共同的梦想,迸发着一个时代的光芒和力量。本期文化企业家项目从创新、科学、哲学、文化等多维度知识体系出发,探索文化基因辉煌深沉、瑰丽隽永的文明密码。企业家成员们通过对话学术大师,互学互鉴,徜徉纵横时空,激荡智慧火花。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陈越光带来《20世纪的文化变迁与中国文化书院》专题分享,结合文化结构理论与历史脉络,系统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及现代转型。陈越光院长指出,文化是人类精神与物质成果的总和,与文明侧重制度不同,文化更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中国文化以道德为政治根基,家庭伦理为核心,追求道德终极关怀,通过轴心文明理论追溯文化源头,强调中国文化具有道德秩序正当性、家庭伦理社会化、道德终极关怀三大特性。
陈越光院长回顾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涵盖新文化运动、共产主义思想传播、“文革”、改革开放、全球化影响等重大事件,阐述文化变迁带来的现代性、学术范式、知识分子身份三大转型,提及李约瑟之问、中国有无哲学的探讨,以及20世纪不同阶段文化热潮,如80年代文化热的三驾马车、世纪末国学热及中华古诗词诵读工程等,展现中国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与变革。
最后,陈越光院长倡导中国文化企业家成员深入探寻中国文化传统的内涵与价值,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自我完善的进程中,推动中华文化持续创新,焕发新活力。
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带来《科学与哲学:宇宙的有限与无限》的讲解,系统地探讨了科学、宇宙与人生。崔维成教授介绍了其所在实验室情况及深海技术的科学发展,并强调技术需与哲学伦理结合,主张以哲学思辨引导人生。最后,崔维成教授与企业家成员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这场跨领域对话为科技伦理建设与商业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中国茶叶研究所特聘讲师、中国茶叶博物馆特聘讲师庞颖以《茶杯围着餐桌转》为题,展开了多维度的茶文化讲解,以西湖龙井开采首日新茶为引,结合文化结构理论,揭示中国茶文化的深层逻辑与当代价值。她指出,茶作为文化物化的典型载体,既关联生活方式,又承载健康智慧。这场文化阐释从绿茶的寒性争议切入,通过科学解析茶多酚、咖啡因的溶出规律,演示雍正盏高温冲泡法如何平衡苦涩与甘甜,揭示“太和之气”的养生密码。
在讲解过程中,庞颖老师系统地梳理六大茶类与地域饮食的适配关系,如江南绿茶配淡水鱼虾,粤港乌龙搭高蛋白饮食,草原黑茶助肉食消化,申时白茶补水最宜。她强调“茶杯围着餐桌转”的饮用智慧,提倡根据体质、时令、饮食科学选茶。
在方法论层面,庞颖老师突破传统茶文化叙事,将紫砂壶与发酵茶的共生逻辑、生石灰收灰工艺等非遗技艺纳入现代健康语境。庞颖老师呼吁大家摒弃玻璃杯泡茶的西方化误区,积极复兴浅口瓷碗、紫砂壶等传统茶器,让古老的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生。
西湖大学作为新兴高等学府,处处弥漫着浓厚的科研氛围。校内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与天际线和谐相融,漫步其中,抬头可见云霞变幻,美景如画。这里的校园风光和学术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企业家成员们踏上了西湖大学研学之旅,走进这所充满创新与活力的高等学府,探寻知识的奥秘,感受科研的魅力。此次研学之旅,企业家们不仅触摸到了前沿科技的温度,更领悟到学术纯粹性对商业文明的启示。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流水悠悠,诉说着千年的繁华。白天游西湖、夜晚游钱塘江,成为很多人来杭旅游的“标配”!夜游钱塘江,最佳打开方式当然是坐在游船上,欣赏两岸的灯光秀,还有绚烂绽放的亚运主场馆“大莲花”。城市、灯光、人文交相辉映一条“光影画廊”,一段“绚丽飘带”,水光山色,灵动浪漫!
企业家成员们在江面上360°感受这份璀璨繁华的杭州钱塘江夜景,感受京杭大运河的宁静与两岸的繁华。
百般春意,西湖水暖。荡荡悠悠,泛舟湖上。西湖之美,不仅在于其形、其色、其山、其水……更在于那份沉淀于历史人文过往下的底蕴与气脉。千年舟湖自相依,泛舟游湖素来就是人们感受西湖之美的最佳方式。
阳春三月,被雨水浇灌后的西湖生机盎然,水波涟漪间,一派“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丽景象,在西湖的每个角落生动演绎,诉说着春之故事。
凭栏远眺,近水观鱼,随船摇曳中尽享春意缭绕。花儿竞放,柳枝轻拂,山峦苍翠,春湖水暖……大自然的万般美好,等待着每一位游人身临其境,寻觅感知。
企业家成员们坐在船上远眺,湖光山色与沿岸美景交融成画,而苏堤春晓与柳浪闻莺,更是成为了这幅绝美画卷中的点睛之笔。忽闻柳浪深处传来越剧清唱,水袖凌波的韵味与粼粼波光是这般相得益彰,这般光景,原是西湖千年不老的风月密码,教人暂忘商海经纬,在文人遗韵里寻得片刻永恒。
杭州永福禅寺坐落在西湖畔的群峰环抱之中,这座千年古刹将湖山灵秀与禅韵古风完美交融,素享“钱塘第一福地”的美誉。五进殿宇错落隐现于古木幽篁之间,拾级而上时,忽见黄墙青瓦半掩于枫香树后,忽闻钟磬声穿透云雾而来,颇有“禅房花木深”的诗意。
企业家成员们循苍苔斑驳的石径迤逦而行,两侧修竹扶风,看茶烟与香雾在山岚中交织,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茶香浸润了禅意,还是禅意点化了茶汤。一路行来,石阶生凉,竹露沾衣,兼得山林野趣与悠然心境,仿佛触摸到了这座古刹穿越千年的呼吸与心跳,感受那份清幽、宁静、空灵与平和。
在杭州的湖光山色与千年文脉中,中国文化企业家定制项目(首期)第七模块圆满收官。企业家成员们以“文化寻根”为舟楫,在良渚玉琮的神秘纹路中触摸文明基因,于西湖画舫的摇橹声里聆听历史回响。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成员们的文化基因得以重新激活,也完成了从文化感知到商业转化的认知跃迁。中国文化企业家成员表示,将把传统文化智慧融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带着对“文化+商业”创新范式的思考,企业家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行囊中装载的,不仅是“知行合一”的文化自觉,更是以文化自信推动商业文明迭代的历史担当,不断擦亮中国企业家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