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一龄动态
导航

14家主流媒体齐聚一龄贵州产业基地所在地——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探访“医养+旅游”新名片

时间:2024-02-17   来源:本站   发布人:博鳌一龄  人气:561

    近日,来自新华社、人民网、新闻网、央广网等14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媒体团齐聚一龄贵州产业基地项目所在地——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深入调研并开展贵阳市花溪区高质量发展媒体座谈会。中铁文旅贵阳公司罗兴科、梁济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参与。

    

    

    2022年3月16日,中铁文旅集团与一龄集团在贵阳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及贵州头部大健康产业基地——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实现从传统“康养”到定制“医养”的全新进阶,点燃贵阳康养产业的引擎。

    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范围包括花溪青岩古镇、黔陶乡、高坡乡“一镇两乡”区域,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按照“产业驱动、规划引领、城乡共荣、协同发展”的指导精神,坚持以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开发原则,建设“两极一带一环”的产业发展格局。在1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与青岩古镇的600年福脉文化相融,依托“青黔高”的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山地运动、康养度假、乡村振兴”等多业态元素于一体的贵州文旅康养“双一流”目的地。

    

    ▲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部,占地约68亩,总建筑面积约77000平方米,投资总额约9亿元,是花溪区文、体、旅发展的核心功能板块,也是112平方公里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医养、康养承载项目。

    项目以医养结合、医旅融合、中西合璧、医疗元素与文化元素融汇为特色,依托医疗实体,构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生态闭环的“家+”生命空间,扩容医养边界,打造成为112平方公里山野疗愈地的“健康灯塔”,成为一个老龄化宜居医养空间、国内一流医养度假目的地。

    

    

    

    ▲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效果图

    在贵阳市花溪区高质量发展媒体座谈会上,中铁文旅贵阳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罗兴科代表公司向媒体团长期以来对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重点介绍了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中铁青岩健康小镇、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兵临贵阳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罗兴科介绍,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利用贵州得天独厚的避暑优势,积极引入国内创新医养标杆企业一龄集团,打造文化养心、文旅养身、健康养家的“冬夏互补”“山海双极”的“国内一流康养度假目的地”,助推贵州康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铁文旅贵阳公司罗兴科介绍项目详情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媒体团参观了中铁集团品牌文化展示区和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多个项目业态,媒体团对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内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生命养护·生命品质改善医疗服务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会持续关注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的未来动态,为项目品牌传播和影响力提升持续助力赋能。

    

    

    

    

    ▲媒体团参观

    在中铁文旅集团与一龄集团的共同努力下,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青岩健康小镇已全面动工,其中青岩健康小镇示范区已于2023年7月5日正式开放,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1号楼已于2023年8月2日顺利封顶,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青岩健康小镇示范区

    

    

    ▲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1号楼

    贵阳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建成后,将依托一龄海南生命养护旗舰模板,因地制宜,持续创新,构建一站式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生命健康预检中心等多个功能模块,形成横跨预防医学、慢性疾病管理、康复医学、老龄医学、老年病学、精准医学等多学科、多专业、多元化的综合性医疗康养服务机构,横跨零岁到百岁的“全生命周期”生命养护服务新业态。

    

    

    同时借助本土优良的自然资源及文脉传承,结合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积累,与度假区内的乡村振兴、山地运动、温泉疗养等多个产业要素实现联动,打造“田园疗养、森林疗愈、运动疗养”等特色产品,成为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内的特色健康产业引擎,也将成为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的大健康标杆项目。

    

    乘势而上,奋发作为。未来,一龄集团与中铁文旅全力推进中铁溪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以中龄大健康生命养护中心为契机,助力贵州形成产业联动、行业配套、运行高效的大健康产业格局,为贵阳开启一个全新的健康时代,为贵州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各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紧密联系,激活产业的新动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

    





  • 新闻中心
  • 新闻排行
  • 推荐新闻
  •